【終於換好家醫了】
三月被疫情後變得非常散漫又常常不回覆的家醫氣了好幾次,尤其有了大包後,家醫對我們的寶寶就是一切推給衛生所,連baby check也不管,反正都不關他的事,寶寶皮膚的事情問了也是什麼回音都沒有。
至於太太和男人要看病,醫生也是常常要我們把某些病狀寄郵件給他以後,就……不回信了,看一個非常小的小病,卻要反覆掛號給醫生看兩三次才能解決,氣得我們家終於起心動念要換家醫了。
要知道,在溫哥華要找到能說中文又願意收病人的家醫,真的非常困難。尤其疫情當下,很多家醫更是拒收新病人以策安全,要找好家醫更是難上加難。
在一陣尋覓下,好在最後有萬能的媽媽團幫忙,在疫情猖獗的時候,太太竟然找到了願意收病人的中文家醫,而且醫生非常細心,離我們家也近多了,真的非常幸運。
當然,過程也是很波折,挫折也不少。前天和同為異國人妻的好友聊過以後,真的覺得心有悽悽焉。「有時候別人可能很難理解,在某些事情某個看似簡單的點上,在那個當下,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難。」
我想,就像這幾天終於學會坐著洗澡的大包,嬰兒的每個小進步,都是讓人期待且驚喜的。
反觀被連根拔起、重新扦插的異國人妻,每一個小小的前進,都是困難重重。真的是要摔倒過了,跨過去了,再回首去看,才能理解當時自己的盲點,或是明白原來這裡的規矩是這樣,然後拍拍灰頭土臉的自己身上的灰塵,深深吸一口氣,再繼續走下去。
反正不管怎麼樣,這星期終於搞定全家換家庭醫生的事情,太太總算鬆了一口氣,內心也踏實不少,可以放心地好好欣賞溫哥華的春色了。
#大包自拍會看鏡頭呢
#第一次坐著洗澡要留影紀念